“忆耆爱・‘医社联动 + 资源整合’认知障碍家庭照护支持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市西城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项目针对区域内20.3%的老年人口中认知障碍群体的照护困境,创新构建"1+1+N"社区服务体系:社区医院(第一个 “1”):负责认知障碍筛查诊断、出具初步照护建议、向社工团队转诊符合条件的家庭;社工团队(第二个 “1”):接收转诊后 48 小时内完成家庭需求评估,制定照护方案,每月联合社区医院开展 1 次服务复盘;N 方资源: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等专科医院提供季度专家会诊(每月 4 次),慈善资源对接智能工具包采购与喘息服务(每季度 2 次)。同步编制标准化《工作手册》,配备工具包后,社工团队每两周追踪患者活动与用药情况,结合数据调整照护方案,形成 “工具包监测 — 数据反馈 — 方案优化” 的闭环,推动"15分钟照护圈"与海淀区养老家庭床位政策衔接。

更多》

“带您回家”老人防丢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莲心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失智老人走失后常因无法求助陷入危险,家人也备受煎熬。2024 年 8 月,渑池县英豪老人走失,莲心救援联盟调派热成像无人机和搜救犬搜寻;9 月,轻度智障老人走失 5 天,救援队通过无人机在废旧厂油罐下找到他时,耳朵已经有虫,队员把嘴里异物取出后,及时送往急救120。 ​ 为此,本项目开展:针对有走失倾向的老人发放防丢手环,建立后台为老人建档,扫码可查位置并通知家属和附近救援队;培训社区志愿者;开展知识讲座。 项目旨在减少失智老人走失风险,保障其安全,缓解家庭焦虑,提升社会对该群体的关爱与支持。

更多》

“银龄伙伴 余热照航”——长者认知障碍社区自扶互促志愿服务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顺义区80后义工社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本项目围绕预防、干预、支持全链条,构建“低龄助高龄、健康助失能”的社区内生服务网络——由低龄健康老人主导服务设计,联合专业资源(医护、社工、心理),将服务嵌入社区日常场景。重点培育1支20人“余热生辉志愿服务队”,覆盖15个社区,为认知障碍高风险及确诊长者提供记忆训练、生活陪伴等服务超500人次,为家庭照护者提供喘息支持80人次,80%受助老人因参与互助活动更愿融入社区,70%家庭照护者压力显著减轻。既回应认知障碍群体的服务需求,又在互助中实现代际融合、社区共融,打造“老有所为”实践样本与“自扶互助”慈善品牌,助力社区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

更多》

人人都是“智多星”——AI赋能社区认知症友好使者推广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乐仁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人人都是“智多星”计划旨在通过AI技术赋能社区居民、志愿者及基层工作者,培养一批掌握认知症早期识别与干预技能的“友好使者”,构建“筛查-预防-支持”一体化社区认知症防护网络。项目拟以朝阳区白家庄社区、海淀区航天社区、平谷区金谷园社区为试点,通过“家属喘息服务”和情绪管理课程结合智能筛查工具、南方医科大学等专业机构研发的SMART互动式早筛系统等及数字化培训平台,开发《认知症友好社区指南》和线上自测工具,形成可复制的“社区筛查-医院转诊-家庭互助”闭环提升社区认知症科普覆盖率、高风险人群干预率及家庭照护能力,推动“认知友好社区”落地。

更多》

生命守护·归元安宁——构建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机构名称:北京归元健康服务发展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在我国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每年有数百万老年人在生命末期面临疼痛折磨与照护困境。研究表明,79.61%的终末期患者希望在家中离世,但专业服务严重不足。 本项目依托海淀区学院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新构建"居家-社区-医院"三级联动服务模式,为老年患者提供疼痛管理、心理支持、舒适照护、生命意义支持,同时为家属提供哀伤辅导、喘息服务和后事安排指导。 项目同时构建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培训体系和服务模式,赋能医生发展专业特长,理清医护社的分工与协作。 截至2024年底,机构在京开展居家安宁支持及线上咨询超200人次,患者家庭对机构服务推荐度为100%。 本项目预期一年内服务老年患者和家庭100人次,通过全人照护理念,打造关怀型家庭照护。

更多》

关爱失独 暖心行动

机构名称:北京尚善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失独父母,“是计生家庭的特殊群体,曾为我国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国计生协 [2017]30 号)”,他们大都在 50 岁以上,经历老来丧子的人生大悲,承受着濒临精神崩溃的深度痛苦,有的甚至引发更严重的身心疾病。  对他们来说,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也失去了生命的传承,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失去了精神的寄托……为了让失独父母逐渐从哀伤与绝望中摆脱出来,重燃生活的信心,我们发起了“关爱失独 暖心行动”持续性公益项目,为失独父母搭建一个长期稳定的互助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传统节日活动、工作坊、暖心陪伴等;开发了尚善暖心小程序,为失独父母创建一个在线精神家园。

更多》

居家养老供需如何高效对接--社区养老顾问培育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泰康养老服务促进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扩大社区养老服务有效供给,依托社区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中心参与北航社区、金台社区、北师大社区养联体筹建及运营工作,在社区如何开展养老服务供需对接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在街道党委指导下社区养老顾问培育项目,拟通过社区养老顾问培育计划,助力老人居家养老服务能力提升,具体做法是:在街道层面打造养老服务联席会制度,并培育养老顾问队伍,在社区层面建立养老服务议事会制度。通过联席会统筹辖区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通过养老服务议事会挖掘梳理社区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养老顾问将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和碎片化的服务供给做好对接,为辖区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供给。

更多》

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计划——明伦公益智能AI守护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明伦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特殊群体关爱帮扶计划——明伦公益智能AI守护项目”,通过“科技+公益”模式,为全国60岁及以上环卫工人、护理员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智能化养老服务。 项目为老年人配备搭载AI助手的智能手表,集成便民守护、亲情守护、健康守护、外出守护四大守护功能。同时,项目建立社区智能化服务网络,整合可穿戴设备、门禁系统等数据资源,形成多方联动的普惠帮扶机制。并通过智能手机培训、心理疏导及防诈宣传,构建起“居家—社区—医院”三级医养服务体系,依托实时健康数据跟踪,打造“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的健康管理模式。 项目前期已在北京、陕西、吉林、新疆等地开展,受益人群3000人左右,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出行的安全问题。

更多》

爱守护——社区居家助老服务

机构名称:北京市仁爱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项目源于北京红莲、江西南昌等志愿者团队扎根社区服务十余年累积的丰富助老经验。为响应国家老龄化战略,惠及更多长者,项目拟倡导社区党员、活力老人及居民参与,结合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力量,采用“3+N”模式,其中“3”代表物质帮扶、心理关怀和社会融入三大服务内涵,“N”代表节假日入户走访、社区团体活动、爱心奉粥、银龄故事书、三助敬老食堂等延伸服务。服务对象主要是独居、困境老人等。 计划第一年在京津冀地区发展10个社区,服务200位老人,开展活动200余场,动员志愿者超2000人次,有效缓解老人孤独感,提升其心理健康与社会参与度。通过多方协作凝聚社会力量,助力区域协同发展,促进社区和谐,彰显公益价值。

更多》

智启银龄・数享未来——昌平区城乡结合地区老年人赋能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市海淀区北城心悦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不少老人因为不懂得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和AI技术,不仅生活变得非常不便利,还容易遭受网络诈骗,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导致老年人自信心不断下降,感觉与社会脱节。本项目聚焦老年群体对智能手机、AI软件等智能化产品操作能力提升的需求,秉持“助人自助”的理念,联合社会各界资源,开展“智启银龄数字屋”、“智启银龄安全屋”、“智启银龄・数享未来”AI应用比赛等系列行动,帮助老年人群体掌握智能手机以及AI软件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技巧,推动老年群体共享信息化发展成果,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提升老年人生活自信,让老年人信息化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预计服务不少于500人次,间接受益人次不少于1500

更多》
1 2 3 4 5 6 7 共 1页 到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