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基金“老者不孤”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荣德利生慈善基金会
  •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荣基金自2018年起成立“老者不孤”项目,秉承“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核心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陪伴与精神慰藉活动,为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内的老年人,尤其是重症老人,提供温暖的心灵陪伴、人生故事记录及其他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尊重,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传递关爱与温暖。

该项目自开展以来,相继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北京恭和苑养老院、北京民众护理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以及上海、成都、重庆、浙江、广西等地区相关机构开展志愿者陪伴与服务活动百余场,服务老年人近千人次。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2024年度,在北京地区,“老者不孤”项目共支出费用人民币64500元; 2025年度,在北京地区,“老者不孤”项目计划支出费用人民币101040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2025年度,荣基金“老者不孤”项目将全年度持续在北京、上海、成都、重庆、浙江、广西等城市开展陪伴、演出及物资帮扶类活动。 其中,在北京地区该项目已开展并将持续开展活动的机构包括: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北京恭和苑养老院。 在其他城市开展活动的机构包括:上海豪斯达敬老院、上海民众养老院、上海普陀区慧享福敬老院、重庆福寿康老年公寓、成都泽安养老院、杭州西湖区紫霞社区等。

项目合作单位

北京地区: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北京恭和苑养老院 其他城市:上海豪斯达敬老院、上海民众养老院、上海普陀区慧享福敬老院、重庆福寿康老年公寓、成都泽安养老院、杭州西湖区紫霞社区等

项目需求

受益对象:

该项目受益群体主要是城市与农村地区养老机构中的孤独老人,以及社会上其他孤寡老人、留守老人、贫困老人以及无人照顾的高龄老人等各类需要精神与物质帮助的老人。此外,部分养老机构(或医疗/康复机构)也将在硬件设施改善等方面获得本项目的支持。

2025年度1月-6月已开展情况:

荣基金“老者不孤”项目在北京地区已开展陪伴、演出、捐赠等各类活动26场,参与志愿者150人次,受益老年人200人次。

2025年度7月-12月计划开展情况:

荣基金“老者不孤”项目在北京地区计划开展各类活动15场,参与志愿者120人次,受益老年人150人次;开展“圆满人生·生命故事汇”老者回忆录撰写活动,计划为至少2位老人提供服务。

项目目标

总目标:为孤独老年群体提供陪伴与精神慰藉,助力养老设施及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唤起社会老龄意识,强化对老年人的尊敬关爱,让老年人感受社会温暖。

分目标:

1、2025年度计划在北京地区开展至少40场志愿服务活动(以及为2位以上老人提供人生故事访谈记录),主要面向对机构中老人进行问候探望,为他们提供理发、洗头、剪指甲、陪伴等服务,预计服务老年群体至少300人次。

2、根据合作养老机构的需求,为该机构的老人提供文化生活服务,并不断丰富和完善活动形式。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包括唱歌、舞蹈、游戏、手工制作等互动性、参与性强的活动。

3、针对部分养老机构(或康复机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及物资捐赠活动,以改善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提升老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生活质量。

项目成效

项目管理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活现状与精神需求需要全社会关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 2024 年末,60 周岁及以上人口达 3.1 亿人,占总人口的 22.0%;65 周岁及以上人口增至 2.2 亿人,占比 15.6%,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远超国际平均水平。随着老龄化进程加速,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安、老有所乐应该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降低,老年人群渐渐变为弱势群体。大量老年人退休前后生活发生重大转变,从而引发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以及心理障碍等,孤独感和情感问题往往成为影像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同时,受到健康情况、经济条件、精神孤单等因素的影响,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孤独在很大程度上困扰着这些老人。

基于当前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以及老年人群体的精神及物质需求,自基金会成立起便持续开展“老者不孤”项目,主要面向在养老机构(或康复机构)中的老年人,通过陪伴纾解老人心中的忧虑。同时,为老年人提供人生故事记录、洗头、理发、剪指甲、按摩、文艺表演、手工活动等不同服务,让他们的生活更有品质,使他们老有所乐,生活不再单调枯燥。

项目实施计划

项目进度安排:​

第一季度:北京地区开展7场活动,以手工活动、陪伴、表演等服务内容为主,重点关注重症老人及孤独老人。​

第二季度:北京地区开展19场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在原有活动形式基础上增加民俗主题活动。​

第三季度:北京地区计划开展 8 场活动,并侧重对养老机构基础设施的评估和需求调研,拟捐建完善病房改造项目;为至少1位老人提供人生故事访谈撰写服务;

第四季度:北京地区计划开展 7 场活动,在原有活动形式基础行,根据季节变化,组织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冬季保暖相关的照料服务;为至少1位老人提供人生故事访谈撰写服务。

项目开展方式:​

(一)实现志愿服务活动目标。除按计划开展活动场次,注重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细化。在每次活动前,充分了解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陪伴服务内容。​

(二)提供文化生活服务。提前对各合作养老机构的老人进行兴趣爱好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多样化的文体活动方案,提高老人的参与度。

(三)改善基础设施及物资捐赠。根据评估结果和机构需求制定详细的设施改善计划。在物资捐赠方面,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捐赠适合老年人的康复器材、书籍、娱乐用品等。

项目管理:

(一)志愿者管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各项目实施城市广泛招募志愿者,并进行系统的培训。同时,建立志愿者考核机制。​

(二)物资管理:建立规范的物资采购和捐赠流程,确保物资的质量和安全性。根据各养老机构的需求,合理分配物资,记录物资的去向和使用情况。​

(三)活动管理:每场活动前,制定详细的活动策划方案,包括活动主题、内容、流程、人员安排、安全保障措施等,并报项目负责人审批。活动过程中,安排专人负责现场协调和监督,确保活动按照策划方案顺利进行。及时处理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保障老人和志愿者的安全。活动结束后,及时进行总结,收集老人、老机构的反馈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不断优化活动质量。

风险评估及应对措施:

(一)活动场次增加可能导致志愿者不足,影响活动开展。可建立志愿者储备库,定期招募并优化激励机制,提升参与积极性。

(二)项目开展中,基础设施改善、物资采购等需大量资金,可能出现短缺。项目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使用效率。

(三)部分老人因身体、性格或兴趣问题参与度低。活动前需充分了解其需求与爱好,设计针对性内容,加强沟通引导,对参与度低的老人进行一对一鼓励。

(四)活动中老人可能因身体或环境因素发生摔倒、突发疾病等安全事故。需提前检查场地消除隐患,安排专业医疗人员在场,降低风险。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项目督导(专职):任蕾,现任基金会秘书长,负责该项目的综合管理,控制项目的进度和项目管控

2、项目负责人(专职):李蕊,现任基金会项目部总监,负责该项目统筹、整体的布局与实施

3、志愿者管理负责人(专职):康秋月,现任志愿者管理部部长,负责该项目志愿者招募、培训及志愿服务执行统筹

4、项目助理(专职):王珺,现任基金会行政主管,协助该项目负责人及志愿者部完成项目相关的物资采购等工作

5、财务负责人(兼职):潘锐,现任基金会会计,负责制定项目资金计划、财务预算及日常工作。

6、宣传主管(兼职):杨琦峰,负责该项目相关的文案编辑、宣传工作

项目年度预算

2025年度,在北京地区,“老者不孤”项目计划支出费用人民币101040元。

预算表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