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新英雄荟”系列公益活动
- 机构名称:北京华卫公益基金会
-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创新英雄荟”是支撑部委制定“尖端药械创新目录”的公益活动,破解心血管、脑科学等领域核心技术与器械发展瓶颈,补全产业链短板,满足临床未满足药械需求,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活动以“揭榜挂帅,双向奔赴”为主旨,遵循“需求导向”原则,每周一期。目的为 “找出来”
(挖掘需求、短板,遴选项目产品)、“做出来”(促匹配协同、加速转化)、“用起来”(定标准、推应用、入目录)。形式含“院士领航”专场及常态化活动,辐射津冀设专场,开展学科带头人及企业路演,参会涵盖 “产研学检用金” 代表。预期形成对接平台,产出报告,推动项目转化,构建动态“创新目录”并推荐,提升影响力。有专家、企业等资源库,流程含路演、对接等环节。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总预算:100万元 申请创投资金:10万元 其他渠道募集资金:90万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创新英雄荟”项目以京津冀地区为核心实施区域,充分依托该区域在高端医疗资源、产业创新要素与政策协同优势,构建辐射全国的高端药械创新生态枢纽。以北京为中心枢纽,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以北京作为活动主阵地,凭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北大人民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顶尖临床资源,承担院士及学科带头人专场路演、常态化路演及核心资源对接等核心活动,地址固定于北京创业大厦C座509会议室。 联动天津、河北重点医疗产业区域,通过专场对接会、跨区域需求征集等形式,吸纳三地头部药械企业、三甲医院,拟开展产学研合作津冀医院:天津泰达医院、天津胸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天津环湖医院、天津眼科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河北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河北省人民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及特色临床机构参与,适时开设天津、河北专场,挖掘区域内差异化临床需求与产业资源,推动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医疗协同体系内优先应用验证,形成“核心枢纽+区域联动”的高效实施格局,为后续全国推广奠定示范基础。
项目合作单位
项目以往合作单位及后续拟邀合作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宣武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日友好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华润医药控股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佰仁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宝丽永昌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常欣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清超卓影(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零磁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景昱医疗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等。
项目需求
“创新英雄荟”项目的核心受益对象广泛,涵盖多个领域。其中,临床机构及医疗从业者以全国TOP100医院院长、心脑血管等领域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包括30余名院长、50余名学科带头人,覆盖京津冀及全国重点医疗资源集中区域的三甲医院及临床团队;创新药械企业及研发机构则涵盖符合“全球唯一/唯二/唯三、全国唯一”标准的创新企业,通过路演的形式参与,主要目标领域头部药械生产企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研发、生产、经销主体,可获得资源对接、政策推荐及市场推广支持。产业链服务机构如药监/检验注册专家、知识产权机构、纳入资源库的重点投资机构、CSO平台及技术经纪人等,能通过活动拓展业务渠道,挖掘合作机会。行业及社会公众也能受益,行业借助常态化平台加速技术转化与产业升级,公众通过科普宣传与成果推广,提升对高端药械创新的认知,间接受益于临床应用的创新成果。
从受益规模来看,专家层面有两院院士、医院管理者、学科带头人及临床医务人员直接参与,现场参会人数超3000人次,间接受益超1万人次;企业及机构层面,每期活动吸引头部企业、投资机构等数十家参与,年度覆盖数百家产业链主体,项目路演方及参与企业累计规模预计超300家,带动了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和产业发展;临床及社会层面,活动形成品牌,传播辐射超10万人次,创新成果落地后,将辐射全国各级医疗机构,最终惠及广大患者群体。
项目目标
总目标是通过系统开展“尖端药械创新”系列活动,构建临床需求与企业研发精准对接的高效平台,支撑“尖端药械创新目录”制定,突破心血管、脑科学、医疗AI、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核心技术与产业链短板,加速临床未满足需求的药械创新研发、转化落地及临床应用,为高端药械发展破局赋能,助力相关部委决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分目标包括数量上每周1期、年度50期以上,挖掘200项需求、遴选50个项目和企业产品,推动30个项目转化,质量上建立科学标准、确保产品领先,专家评估通过率增高,调研报告获认可,转化成功率提升,进度上3个月完成首批征集筛选、6个月形成目录初稿、推动10个项目进入临床验证、实现平台稳定运行,效益上促成多项合作、带动经济投入、缩短准入周期、提升应用覆盖率15%,成长上培育10家以上引领企业、提升50位专家影响力、建立500人专家库和企业库,对接千万元级别研发资金。项目筹款100万元,拟从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定向募集等渠道筹措。
项目成效
无
项目管理
从产业创新生态构建角度,“创新英雄荟”的必要性显著。当前高端药械领域存在“三大问题”:心脑血管、医疗AI、细胞基因治疗等领域面临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难题;“产学研用”各环节协同不足,技术难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优质创新成果因缺乏权威背书与推广渠道,难以突破市场准入壁垒。
“创新英雄荟”以制作“尖端药械创新目录”为纽带,是系统性创新生态载体。通过“揭榜挂帅”打破需求与技术信息差,依托完善的专家架构整合跨领域资源,借助常态化路演与对接解决转化落地痛点,形成“需求引导创新、创新反哺临床”的良性循环,为我国高端药械突破国际垄断、实现自主可控提供关键支撑。
活动前期,北京华卫公益基金会开展“十五五”医疗装备领域专题研究工作,通过定向访谈、现场走访进行需求征集,调研市场需求、技术创新、应用场景等情况。调研以北京为核心,辐射全国重点医疗资源集中区,对象包括全国TOP级三甲医院相关学科带头人、头部药械企业研发负责人、药监专家及投资机构医疗领域负责人等。
调研结果显示:临床对填补空白的创新药械需求迫切,企业技术转化与临床需求脱节,产业链存在资源错配,亟需建立常态化供需对接与协同创新生态。
项目实施计划
一、项目启动阶段
完成四大领域专家资源库与企业资源库初步搭建,筛选跨领域核心专家组建高级别专家委员会,同步对接国家级协会与北京华卫公益基金会,明确三方协作机制。制定临床未满足需求调研模板,联合多家三甲医院临床科室启动需求预征集,完成活动宣传方案细化与媒体合作签约。
二、项目实施阶段
需求挖掘与项目征集:通过“线上问卷+线下访谈”覆盖医院及创新企业,每周召开专家委员会专题会,梳理产业链短板,形成重点领域需求清单;对接与攻关:按“四横”领域分专场举办路演,每期设置“需求发布-企业揭榜-专家点评”环节。建立项目跟踪表,对入选项目配备专属联络员,按时跟进研发进度,协调资源对接;目录制定与推广:组织专家委员会制定遴选标准细则,结合临床反馈动态调整目录候选名单,同步拍摄创新产品科普视频,通过媒体矩阵推广。
三、项目管理机制
分层管控:设立总指挥部(统筹资源)、领域工作组(执行专项任务)、项目联络员(跟进单个项目)三级架构,定时召开视频例会同步进展;过程监督:引入第三方机构评估活动实效,出具相关报告,重点监测需求匹配率、项目落地转化率等指标;资源调度:建立“需求-资源”对接数据库,整合专家咨询、融资渠道、临床验证机构等资源,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精准匹配。
四、风险评估与应对
需求与供给错配风险:提前储备备选企业,若揭榜响应不足,启动应急合作名单;专家参与度不足:设置“专家贡献度积分制”,与后续目录评审资格挂钩,保障核心专家出席率;政策变动风险:成立政策研究小组,每月跟踪部委动态,灵活调整目录申报方向。
五、收尾与复盘
完成年度成果汇编,组织跨领域总结会,邀请部委代表参与目录推荐。开展满意度调查,形成建议报告,为下阶段活动提供改进依据。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创新英雄荟”活动的执行团队由专职人员、专家及志愿者构成。其中,专职人员共3人,主要负责项目管理、资源对接与活动执行,核心成员均来自基金会项目组,拥有10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志愿者专家团队规模达150余人,承担需求评审、技术指导及目录制定等职能,核心成员包括30名两院院士与50名学科带头人;秘书处工作人员共6人,主要提供需求调研、活动组织、会务支持与宣传推广服务,拥有丰富项目活动支持工作经验。
项目年度预算
创投资金: 其他资金
业务费 6.0 70.0
劳务费 2.0 15.0
管理费 2.0 5.0
合计 10.0 90.0
注:超10万元部分由定向募集合作费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