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残障艺术项目

  • 机构名称:北京市通州区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
  • 项目类型:京津冀协同发展

“京津冀残障艺术项目”通过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开展残障融合艺术工作坊和成果演出,增强残障人士的社会参与、自我表达和公众理解。项目将组织初期调研、艺术工作坊及展演,链接三地残障群体、艺术家与社区资源,构建区域协同的助残网络。2025年计划覆盖3地约200名残障人士及家属,预计传播阅读量4500+。项目通过艺术赋能,打破隔离与偏见,推动共建多元、包容的京津冀残障艺术生态。

项目实施周期

计划实施周期:

已实施周期:

项目受益人数

目前已覆盖受益人数: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再次覆盖项目受益人数:

项目受益对象

项目资金规模(年度)

已开展的项目规模(万元):本年度计划规模: 本年度乐益融残健融合戏剧项目汇集来自个人捐赠、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桐乡市慈善基金会共计30万元。

本次公益创投计划开展项目规模(万元):

项目主要实施地域

已开展:北京市 本年度计划实施地域:天津市南开区、河北省石家庄

项目合作单位

我们计划邀请的合作单位是通州区民盟、河北石家庄居委会以及天津群星剧院等相关单位。

项目需求

已知受益人数:2023年和2024年两年间,在北京按照“10期戏剧工作坊+融合演出”的模式进行了两轮的尝试,2025年第三轮推广正在进行中,迄今融合演出近20场。工作坊和融合演出的直接受益人数(16-59岁残障群体)300余人。

本年度计划受益人数:直接参与工作坊400人次(残障人士占比约70%),演出吸引观众200人次,线上传播阅读量5000+。

项目目标

项目总目标:

促进京津冀地区残障群体文化赋能与社会融入,推动区域协同助残模式的创新与落地,打造京津冀残障艺术生态。

分目标及预期效果:

①在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开展融合戏剧工作坊9场,覆盖残障人士及家属200人次;

②京津冀开展3场文艺交流论坛+1场汇报展演,提升公众对残障群体的理解与接纳;

③建立1套“融合戏剧助残”跨区域操作手册与评估指标体系;

④搭建“京津冀残障文化协同网络”,形成三地资源共享与互访机制;

⑤项目结束后70%以上参与者在自信、表达与社会关系方面有正向反馈;

⑥公众认知提升:通过展演与传播,60%以上观众改变对残障者的刻板印象。

⑦在演出现场,通过宣传月捐,获得一定的筹款。

项目成效

2024年桐乡市慈善基金会购买乐益融残健融合戏剧服务,共计10万元人民币。该项目用于支持残疾人文艺话剧从乌镇戏剧节特邀演出后的持续发展。包括残障演员的招募、残障演员的演技提升工作坊10期以及残疾人戏剧公益演出

项目管理

残疾人群体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许多融入主流社会的挑战,尤其是在精神文化层面。尽管京津冀三地在残障政策和无障碍设施方面取得一定成效,残障人士在精神文化生活、社会参与、公众认知方面仍处于弱势地位。

2018-2022年我们针对北京市的各个社区开展了实地访谈与问卷调研(共回收问卷156份,深度访谈对象10位),结果显示:

①超过65%的残障青年表示“渴望参与社区活动却找不到合适入口”;

②72%受访者认为“社会对残障群体仍存固有印象,难以真正融合”;

③家属群体反映“文化生活单一、孤立感强”,需要精神赋能平台。

基于此,我们提出以融合戏剧方式推进残障群体社会融入。融合艺术(如戏剧、音乐等)能够激发个体表达与创造力,是连接残障群体与公众的有效媒介。本项目在调研基础上,希望将北京市经验推广到天津、河北拟通过“工作坊+交流+融合展演”模式,建立一个跨区域的残障艺术生态,实现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

项目实施计划

1.前期准备与合作确定

完成项目管理计划、风险评估和评估框架;

确认三地合作方及支持单位,完成实施人员和资源配置。

2.初期调研与动员会议

在三地开展更深入的调研座谈会,形成区域需求分析报告;

招募参与者、志愿者和艺术导师;

举办启动发布会,传播项目理念。

3.残健融合艺术工作坊阶段

在三地各开展3场融合艺术工作坊(舞蹈/戏剧/音乐/绘画结合),每场包括创作、表达、展示与反馈模块;

工作坊活动过程在征求参与者意愿的前提下进行拍摄,通过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宣传,扩大网上影响力。

4.成果展演与公众传播

在选取某地举办展演,邀请公众、社区、媒体参与;

推出线上视频、手册、成果展示网页;

举办“区域融合艺术交流周”活动。

5.评估总结与发布成果

撰写项目成果报告;

评估效果并归档数据,供后续复制与规模化使用;

筹备下一轮京津冀复制与拓展计划。

项目管理机制:

1.设立项目总协调人、三地联络人;

2.定期召开执行小组会议;

3.引入第三方评估(拟与高校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合作)。

项目执行团队介绍

(1)项目管理:孙艳 北京乐益融公益机构创办人,现任乐益融社会工作事务所执行主任,联合国中国残障主题组成员,爱尔兰高威大学残障法访问学者。2023年创办乐意剧团,是国内第一个泛障别剧团,一经推出获得多个领域的关注及认同,并火速出圈。在戏剧领域获得了赖声川,孟京辉,黄磊等多名知名导演的关注及赞赏。同时带领乐意剧团获得了2024年南京新剧荟最佳剧目奖,连续两次入围北京国际青年戏剧节,作为乌镇戏剧节特邀剧目开创了戏剧节界别的泛障别融合舞台。

(2)项目执行:①杨棠,泛障别剧团执行统筹;②陈丽云,中国人民大学外国哲学硕士,2年残障妇女社会服务工作经验。

(3)实习生志愿者团队: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等8所北京高校的青年学子。

(4)戏剧合作导师:彭远江导演 编剧、导演、演员,赤匹江湖戏剧创始人。代表作黑色先锋现实主义戏剧《埋葬》受邀参加了 2017 年北京“新文艺团体优秀戏剧作品邀请展”、“2017 年北京青年戏剧节”、“2017 年南锣戏剧节”“重妃甸首届戏剧节”开幕演出等。

项目年度预算

预算10万。详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