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驾马车”齐发力 “保驾护航”暖夕阳
机构名称:北京怀柔华彩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2024年10月至2025年1月在怀柔区偏远山区汤河口镇“五驾马车”齐发力“保驾护航”暖夕阳小组工作已成功实施。通过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模式,精准服务了10名60岁以上糖尿病老人。项目围绕“健康教育、合理膳食、运动疗法、安全用药、自我监测”“五驾马车”体系,开展了知识讲座、行为指导、实操训练等6次主题活动,孵化出抗糖志愿队,发放宣传材料50余份,提升参与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构建起村级互助支持网络。通过问卷调查显示,参与者中90%以上老人掌握基础抗糖知识,80%形成规律运动与膳食习惯,解决了偏远地区慢性病干预“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更多》
-
“双暖”为老社会服务创新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宜和基层党建与社区治理发展研究院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双暖”为老社会服务创新计划以“劳动暖家、服务暖邻”为核心理念,通过深入研发“双暖”科技为老数字平台(集成资源流转仓储、需求登记、服务接单、时长统计等功能),完成与“卫老充满爱”互联网+平台端口数据对接,推动社会资源和医疗数据共享,实现社区“为老吹哨”的一站式服务平台。项目依托平台自研功能,针对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群体的居家养老需求,整合医疗、公益及志愿者资源,实现需求对接、服务派单及资源调度功能,打造“医养社智”为老服务生态圈。
更多》
-
“花开有声 青声相伴”志愿服务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石景山区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花开有声 青声相伴”成人听障人士陪练志愿服务项目由太阳花听力言语康复中心联合多方发起,是北京市首支聚焦成人听障群体的陪练公益项目。针对听障人士康复后缺乏实战交流环境、进步缓慢的痛点,项目通过一对一陪练、小组练习、场景模拟等服务,结合主题沙龙与户外实践,助力提升其语言沟通和社会融入能力。 项目构建 “高校 - 社区 - 专业机构” 协作网络,北方工大储能学院输送志愿者,社区链接资源,康复中心专业督导,并以激励机制保障长效服务。自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 60 人次,覆盖 10 名听障人士,培育 30 人志愿队。项目获北京市残联、区残联、区红会认可,其创新模式成为行业典范,有效推动残健共融,为听障群体社会融入提供了可复制的解决方案。
更多》
-
心巢北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懋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心巢北理-老年心理健康促进项目"由北京懋德社工发起,聚焦北理工离退休教职工及朝阳区社区老人心理健康需求,通过心理测评、咨询、促进活动及心理疗愈技术(绘本疗愈、心理戏剧),构建"高校-社区"支持网络。覆盖1000名老人(北理工600人),缓解孤独、焦虑抑郁,增强社会参与。以"人生回顾绘本共读""角色交换心理戏剧"等创新形式,帮助安全释放情绪、改善认知、重建联结,探索"学术支持+专业服务"模式,总结首都特色经验,服务老龄化社会治理。
更多》
-
“双工“携手“四有”融合———保障房困境老人支持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市美丽心灵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以满足居民需求为导向,本着“七有五性”的原则实现社区治理的专业化,让服务对象生活幸福指数提升。 围绕“有”这个主题,链接多方社会资源,创新养老服务方式,为居住在景和园保障房社区内60余名失独、重残、失能、空巢、高龄、困难老年人提供情绪疏导、生活照顾、关系调适、能力提升、喘息增能、社会参与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促进老年人建立融洽的家庭和社区关系,帮助其认识新朋友,建立积极的邻里和社区支持网络,培养老年人助人自助公益思维,实现社区大融合,进而实现老年人群体在社所乐。同时也营造“有安全”、“有关爱”“有健康”“有获得”的“四有社区”文化氛围。
更多》
-
荣基金“老者不孤”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荣德利生慈善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荣基金自2018年起成立“老者不孤”项目,秉承“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被尊重”的核心理念,通过开展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陪伴与精神慰藉活动,为医院、养老院等机构内的老年人,尤其是重症老人,提供温暖的心灵陪伴、人生故事记录及其他内容丰富的精神文化活动,缓解他们的孤独感和焦虑情绪,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会对老年人的关注和尊重,营造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传递关爱与温暖。 该项目自开展以来,相继在北京松堂关怀医院、北京恭和苑养老院、北京民众护理院、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市第五社会福利院,以及上海、成都、重庆、浙江、广西等地区相关机构开展志愿者陪伴与服务活动百余场,服务老年人近千人次。
更多》
-
社区老年学习团队带头人培育
机构名称: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启动背景】 北京已进入老龄社会。衣食无忧、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老年人常常被孤独无助等困扰。鉴于此,我们经过十多年探索,走出了一条由教育研究开路、课程建设起步、落地于社区共学养老活动的精神养老新路。 【目的意义】 此项目,旨在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首都老龄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和社区共学养老”。养老的精髓是自得其乐,是“自养”,具有化解老龄社会问题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的重要意义。 【基本内容】 组建老年共学团队,开展集中培训,开展读书与休闲相结合的团队学习与指导,开展总结评估活动。 【预期目标】 助力老年人提高生活生命质量。培育20个社区共学养老团队,预计项目年覆盖12000人次。
更多》
-
“老有花伴”花境养老创新实践计划
机构名称:北京市通州区德源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老有花伴”花境养老创新实践计划拟定在通州区龙鼎园社区落地实施,核心理念为“空间营造”与“生活赋能”,至力于创新社区养老模式。本项目通过打造融合花卉种植与代际互动的特色空间,开展园艺课堂、邻里交流等多样化助老活动,让老人们在种植与社交中体验生活乐趣,实现“以花为媒、以空间为桥”的目标。 本项目还联动周边学校和商户资源,为老人提供专属的种植与社交场地,并通过代际协作与知识传递,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旨在构建一个“空间有温度、生活有活力、邻里有关怀”的养老生态,以“花海空间”激发老人生活热情与社会连接,最终形成可复制的“花卉+”社区养老解决方案,为老年群体带来更优质的养老体验。
更多》
-
“近邻银龄共融计划”——马驹桥镇富力尚悦居社区随迁老人社区融入与增能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通州区益帆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本项目紧扣“马桥近邻”品牌,聚焦随迁老人社交圈狭窄、社区参与渠道匮乏、自我价值感缺失等核心问题,依托“近邻客厅”议事平台,通过“银龄技能工坊”“共享奶奶”“社区邻里节”等服务载体,运用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专业方法,帮助随迁老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项目通过引导老人参与社区环境督导、邻里纠纷调解等治理实践,既能解决其语言隔阂、文化融入难题,又能满足其发挥技能获得认同的需求,让老人从“社区旁观者”转变为“治理参与者”,在服务社区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社区归属感,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双向赋能。
更多》
-
中仓街道“南街暖巢・融养同行”——南大街片区老人生活质量提升与社区融合项目
机构名称:北京市通州区德源社会工作事务所 项目类型:为老服务
本项目聚焦多民族社区老年群体福祉与可持续发展,以打造“精神有归属、生活有保障、参与有渠道”的“三有”老年友好社区生态为目标,围绕文化传承、民生关怀、社区共治三大维度开展服务,通过访谈挖掘老年优秀群体事迹,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促进多民族文化共生;组织志愿行动,为独居、高龄老人提供生活照料与安全守护;结合诉求推进老旧胡同微改造,提升适老化水平;搭建邻里议事平台,汇聚力量破解助老难题,从而推动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共建-共治-共享”闭环,将南大街片区打造成多民族共融型社区标杆,让老年人在文化传承中增强认同、在适老环境中安享晚年、在共治参与中彰显价值。
更多》